我国首个“风光火储一体化”大型综合能源基地“双八百”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 |
|
|
|
5月8日,由公司参建的全国首个“风光火储一体化”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——陇东至山东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(以下简称“陇电入鲁”工程)竣工投产。该工程是我国首个一次性全容量投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,同时也是我国首个探索并应用±800千伏额定电压、800万千瓦额定容量“双八百”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的示范工程,其建成投运为我国西电东送再添“大动脉”。 “陇电入鲁”工程是我国首个探索并应用±800千伏额定电压、800万千瓦额定容量“双八百”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的示范工程,首个应用国家“1025”专项攻关成果突破特高压“卡脖子”技术的示范工程,可在0.003秒内将电力由庆阳换流站瞬间送至数千里之外的东平换流站,输电距离达915公里,有力地实现了能源电力跨区域大范围优化配置。 为大动脉铸就坚强“关口” 工程起于甘肃省庆阳市庆阳换流站,途经陕西、山西、河北,止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换流站,公司所属建筑公司主要承建东平换流站500千伏交流滤波器场、换流区范围内的建构筑物。 公司参建的东平换流站于2023年10月开始土建施工,2024年4月主控楼提前28天实现顺利封顶、极1低端防火墙主体结构相继完成;9月极2高端阀厅钢结构主体施工完成;2025年2月实现500千伏交流系统一次充电成功;3月相继完成1号、2号调相机并网、24台换流变全部一次充电成功;4月双极四换流器全部一次直流解锁成功,首次实现全线带电运行;5月8日,工程成功竣工投产。历经2年,项目团队克难奋进,在陇东塬上为这条蜿蜒千里、横亘东西的能源大通道打造一座坚实的“关口”。 实干创新打造“硬支撑” 项目团队以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导向,以施工现场为创新平台,精研实干,多项技术获得突破。 在建设过程中,立项科技课题7项,其中“数字测量技术与创新模架体系在特高压换流站精细化施工中的应用”、“基于北斗技术的特高压换流站精细化施工工法”和“特高压换流站防火墙钢制模架体系施工技术创新”3项科技成果荣获上海市科技创新奖和先进操作法等称号;累计申报专利17项,包括6项发明专利,省部级QC小组活动成果4项;形成专业技术论文7篇。项目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施工效率与质量提升,形成特高压工程建设的标准化、智能化经验,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技术支撑。 区域发展再添“绿色桥梁” “陇电入鲁”工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实践,是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项目,是山东省“外电入鲁”布局中的第四条直流输电通道,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量达360亿千瓦时,可满足超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,覆盖山东约4%的年度用电需求。作为我国首个“风光火储一体化”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外送工程,工程将煤电、风电、光伏发电和储能“打捆”输送至齐鲁大地,绿电占比达50%,形成“西电东送+绿电替代”的跨省输电模式,为山东打造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提供有力支撑。 作为甘肃第二条“西电东送”特高压通道,工程实现甘肃与山东优势互补——西部能源支撑东部发展,东部技术反哺西部建设,共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,这条“黄金纽带”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、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